觀照、覺察你正在做的事情
你必須先懂得“覺察”的意義。當你走在街上時,你會注意到許多事情:沿路的商家、經過身邊的路人、車輛,你注意到很多事情,除了一件事之外,就是你自己。你正走在路上,你意識到許多事,唯獨沒有意識到你自己,這個對自己的覺察,也就是葛吉夫說的“記住自己”,他說“不管你身在何處,要總是記得自己。”
無論你正在進行任何事情,你的內在不要停止做一個動作:覺察自己正在做這件事。你正在吃飯,去覺察到自己;你正在走路,去覺察到自己;你正在聽、在說話,去覺察到自己。當你生氣的時候,去覺察到你正在生氣,就在生氣開始的當下,去覺察到自己正在生氣。這個持續不斷的記住自己,會在你裡面創造出一股微妙的能量,你的人會開始變得清晰透徹。
通常,你不過是一隻鬆垮垮的袋子!說不上真的實存,也沒有一個中心,就像是混了許多樣東西在一起的液體,沒有任何的中心。你是那些不斷在游移、善變的群眾之一,裡面沒有人在當家做主。覺察能讓你做主人,當我說做一個主人時,我不是要你成為控制者;當我說做一個主人時,我是說要“在”——持續不斷的在。不管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你的意識中一定要不斷記住一件事:你“是”。
這個單純的感覺自己——我“是”的感覺會創造出一個中心,一個如如不動、寧靜的中心,一個自我主宰的內在中心,那是一種內在的力量。當我說“內在的力量”時,我是說真實的力量,那正是為什麼佛陀談到“意識之人”,那確實是一種火焰。當你開始覺察,開始去感受你裡面新的能量、新的火焰、新的生命,以及由於這個新生命而來的新力量、新活力,許多過去宰制你的事情會直接消融,你不需要和它們角力。
因為你的虛弱無力,你必須和你的憤怒,還有你的貪婪、你的性慾奮戰。憤怒、貪婪、性慾都不是問題,你的虛弱無力才是問題。當你的內在開始茁壯之時,你心中感覺到自己的在,你的能量會凝聚、結晶在一點上,於是會有一個自己(Self)誕生,記住,是自己,不是自我(ego)。
對自己錯誤的認知就變成自我,明明沒有自己,你卻一直相信你有,那其實是自我,自我是假的自己——你不是一個自己,儘管你以為你是。
這就是你要去發現的,覺察是去發現內在最核心深處的方法。你愈無意識,你離自己愈遙遠;你愈有意識,就是朝自己愈靠近。在意識到達百分之百的時候,你活在自己的中心;當意識較微弱時,你活在靠近表層的附近,或是當你無意識時,你活在表層的地方,完全忘了自己的中心,所以說,你的意識有這兩種可能的移動方式。
你可以處在表層,意謂著你活在無意識裡,看電影、聽音樂,讓你忘卻自己,那時你是處在表層。即使是去讀吉塔經、聖經、可蘭經,這些事也可以讓你不記得自己,使你活在表層。
無論你做什麼,如果你能記住你自己,你就是在接近自己的中心,有一天你會端處於中心,於是你開始有能量,那個能量即是火焰。整個生命、整個存在就是能量,就是火焰。火焰是以前的說法,現在他們稱那叫做電流,人類對它有無數個說法,但火焰是貼切的說法,電流聽起來似乎不夠活,火焰比較傳神。
做事情的時候保持留心,這是個漫長又艱辛的旅程,連要保持警覺一秒鐘都不容易,頭腦總是會不時的介入,但這不是辦不到的事,這是有可能的,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可能辦到的。你只需付出努力,傾全心全意去做,毫無保留地去做,勇於探觸內在的每一個角落,為了覺察不惜犧牲一切,只有這樣,內在的火焰才會被你發掘,它就在那裡。
如果有人要在現存的宗教中,或是曾經存在過的宗教中去找到本質上的合一(essentialunity),他唯一能找到的就是——覺察。
覺察是回到自己中心的方法,覺察是達到內在火焰的方法。它就隱藏在那裡,我們可以去發現它,當它被發現的時候,我們才有能力進入聖殿,在那之前是不可能的,永遠不可能。
OSHO----奧修
Love工作坊 整理
Love Plus 是一个心灵与情感的庇护所。我们探讨爱、冥想、疗愈与灵气能量之间的深刻联系,为您提供应对生活中情感与个人挑战的指引。无论您是在寻找内心的平静、更深层的关系,还是灵性成长,我们的博客都将为您带来智慧、实践方法和灵感,帮助您疗愈并活出更好的自己。 Love Plus is a sanctuary for the heart and soul. We explore the profound connections between love, meditation, healing, and Reiki energy, offering guidance to navigate life’s emotional and personal challenges. Whether you seek inner peace, deeper relationships, or spiritual growth, our blog provides wisdom, practices, and inspiration to help you heal and thrive.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core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re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human body’s “jin” (fluids) and “ye” (liquids) differ not just in their consistency—whethe...

-
淺談靜心 中文的「靜心」是翻譯英文的「Meditation」,但它最早的起源是梵文的「Dhyana」。它不是集中精神,也不是沈思,更不是冥想,這些都是頭腦和心智的範圍。靜心是一種超越頭腦和心智層面的。 靜心是一種無為的模式。不需要刻意專注,也不必沈思。只是安靜的坐著,觀...
-
最近有很多朋友問我有關坦普拉琴(Tanpura)的典故,也對這靜心樂器及相關課程有詢問,所以開放團購坦普拉琴(Tanpura),讓那麽美好的樂器有機會可以有更多人知道它、擁有它、學習它、接觸它,使用它。 每一支琴會請師父特別調整你需要的音頻,也有你自己的名字。這是一支...
-
有些人問為什麼要使用曼陀羅? 談談我在印度得到對曼陀羅的認識。 在印度曼陀羅圖騰、符號是非常常見的,甚至他們會在家門口創造自己的曼陀羅圖騰,曼陀羅圖騰也被製作成日常用品,如掛布、桌布、床單、地毯...等等。 ''脈輪''一詞是意味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